工业染料为小黄鱼染色,卖给三人后被抓
老黄瓜刷绿漆——装嫩,是一句歇后语,但是在食品行业,有些黑心商家对过期、变质、卖相不好的产品精心“伪装”,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。
在江苏南通市如东县,经营水产品的黄某面对卖剩下的小黄鱼发了愁。小黄鱼由于滞销,存放时间长了已经变质,身上布满黑点。
害怕影响卖相,黄某于是将黄粉用温水搅拌后,泼在黄鱼身上让黑点消失,该黄粉由碱性橙II配制而成,是一种工业染料。
这个染过色的小黄鱼被黄某分别售卖给了3个人,一共获利32元,其余的全被市场监管局查获。最终,黄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,缓刑一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。
染过色的小黄鱼色泽鲜黄,看不出来变质不新鲜的痕迹。
碱性橙II染料或可致人中毒
经查,黄某使用的黄粉为碱性橙染料,主要用于纺织品、皮革制品及木制品的染色,属工业染料,食用碱性橙II染料或可致人中毒。
碱碱性橙II是一种偶氮类碱性工业染料,是碱性橙染料的一种,碱性橙II与其他水溶性染料如柠檬黄、日落黄等相比,更易于在豆制品中染色,因此,一些不法商贩常用碱性橙II对豆腐皮和黄鱼进行染色 ,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。
根据美国卫生研究所(NH)化学品健康与安全数据库资料表明:过量摄取、吸入以及皮肤接触该物质均会造成急性和慢性的中毒伤害。
网友表示染色鱼太可怕
《中国食品安全网》记者随机采访路人,结果显示大部分人不了解水产品染色情况,只有10%受访者表示知道,但是也不知道如何区分水产品的质量。“挑选水产品当然是越新鲜越好,看起来颜色越明亮好看越好了。”一名被访者表示。
有的网友表示染色的小黄花鱼屡见不鲜,卖好货在集市上是没有销路的。
小黄花鱼染色行为时有发生。
2019年3月份,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市场监管局查处染色黄花鱼一起,并对3名当事人刑事拘留,现场搜查已上好色的染色黄花鱼200余斤,工业染料碱性橙II约3斤。
2019年4月份,网友爆料,在革镇堡大集买到明显是染色的“黄花鱼”。
据了解,工业染料碱性橙II一般被不法商贩与水混合成溶液对黄花鱼喷洒浸泡。
重新“化妆”后的小黄花鱼色泽明亮,看起来新鲜可口。
小黄花鱼染色为个别行为,不必过于惊慌
根据我国相关规定,碱性橙II染料未列入食品添加剂范围,国家严令禁止,不得在食品中检出。
小黄花鱼染色行为却依旧存在。
但是各位读者也不必过于恐慌,2019年11月1日,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市区市场销售的小黄鱼质量状况展开核实,于10月中下旬专门开展了小黄鱼风险监测抽检行动。
10月31日,南通市市场监管局公布抽检结果:10批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,表明目前南通市区市场销售小黄鱼的质量是安全的,市民可以放心食用。
目前水产品中染色事件还是个案,并不代表大部分市场行为。
如何区分是否是染色小黄花鱼?
①看鱼鳞
在选购时,可以观察鱼鳞,真黄花鱼的黄颜色较淡、较柔和,而染色黄花鱼的颜色普遍着色较重。
左为染色小黄鱼,右为正常小黄鱼
②看嘴和鳃的周围
没染过的鱼,嘴和鳃的周围部分几乎是白色的。也可以将鱼嘴扒开,如果鱼染过色,嘴里可能有残留的黄水。
下为染色小黄鱼,上为正常小黄鱼
③纸巾擦
用一张纸巾擦拭鱼身,如果纸巾留下明显的黄色印记,则说明是染色黄花鱼;如果没有,则可以放心食用。
左为染色小黄鱼,右为正常小黄鱼
最后提醒各位读者,有的集市并不具备对购入海鲜的检测条件,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海鲜产品的时候尽量选择可信度比较高,相关证件齐全的场所。如对海鲜产品有疑虑,可以拨打消费者热线12315进行投诉举报。
中国食品安全网新闻线索E-mail:wwwcfsncn@163.com
新闻热线:010-63703068
为更多人的健康安全,请关注转发!